农民工自己考12证: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

日期:2022-11-11 14:24:14 / 人气:134


他叫张,今年40岁。

16岁那年,录取通知书邮寄给他,他却因为凑不出学费,无奈放弃。这一年,他被迫走出家门,开始工作。20岁时,他在生铁锻造厂工作时,手指上被切下一大块肉...

命运总是开残酷的玩笑,但他从来不愿意任人摆布。他始终坚信“改变命运靠书”。他开始每天在工地宿舍挂一个小台灯看书。最后,张通过自学,在11年间先后获得了12个证书,包括山东大学新闻学自考本科证书、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二级证书、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。

请农民工张谈谈终身学习。

初中毕业后,我辍学打工。为什么我30岁才开始自学研究?8年拿了3个本科,11年拿了12个证书。他有哪些独特的学习方法?经过多年的学习,最终目标是什么?


考证的意义?

@薄荷蛋壳: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要考本科三门?一般人考个本科就够了。会不会从我的证明陷入不断考证的怪圈?

张:对我来说,虽然拿文凭起步晚(31岁大学毕业),但读书学习是贯穿我小学到现在的事情,也一定会延伸到未来,直到老年。所谓“终身学习”也是如此。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,拿到毕业证,怎么放弃?而且这三个本科专业(新闻学、汉语言、广告学)是相互衔接的,可以全面提高我的写作能力、感悟能力、观察能力、推广能力、思维能力,所以自然要一起学习。

另外,对于我来说:学习是根,文凭是叶,或者说,学习是因,文凭是果,文凭只是检验我学习效果的一张纸。况且学无止境,只会学到更多的知识。至于考证的周期,没有这回事。

但是,从客观的角度来看,能力是一方面,文凭也是一方面。能力是一个衬里,需要文凭这张脸来包裹。但是花里胡哨的面子并不能增加里子的深度和质量。我的考证是用来检验我的学习效果的。现在,我有时会反思自己:我拿了很多这样的证书,就像产品的过度包装,里三层外三层。反而有些清醒的人觉得里面的产品华而不实,但大部分还是很有用的,呵呵。

以后我会用考证来检验我的学习,我会致力于学以致用。我会用事实证明我不是书呆子,我会争取这个机会。如果得不到,我会自己创造机会,学以致用。


本文图片均由张提供。
@ Bear: 12证。每一个对你有用吗?或者,有的只是,考试过程有用?

张:我主修汉语言文学,是为了做广告和新闻工作。汉语言文学是我的核心竞争力,广告是我走出去的动力和帮助。新闻学是汉语言文学中不苟言笑的孪生姐妹,所以三者密不可分。

我想用我的经历和感悟去影响更多的人,所以我考了语文教师资格证,要求普通话二级证书。于是跟康辉学了一段时间普通话(当然是在电视机前)。我喜欢历史,所以考了历史教师资格证当培训师...我的大部分证书都和文学、教育有关,这是我未来人生的关键。

所以,我以美好的梦想为导向,以黯淡的现实为鞭策,以梦想为鞭策!

还是农民工大学生?

@澎湃湃MfiUbq:你已经是大学生了,不再是农民工了。

张:我不介意被称为农民工,我也不否认我是大学生。大学生和农民工是两个标签,一个在我手里,一个在我额头。

人们第一眼看到我,会看到一个穿着油腻工装的农民工。当他转身离开的时候,我就会被印在他的刻板印象里,一个农民工。

如果他愿意坐下来和我交流,听听我的声音,和我讨论生活,文学或者其他的事情,他会发现这个人一定是读过书的。

诚然,在我的生活中,很多人看了我一眼就匆匆离去,或者根本不让目光为我停留;愿意和我坐在一起的大多是和我一起喝酒的同事。他们愿意听我讲故事,聊过去,聊现在。他们对酒满意后,可能会想:这个人挺虚荣的。这一切,我都不介意,脸是我,里子是我,我是我。

那是我农民工的脸。我会被这张脸定义,标记,圈起来。可能大学生是我的内衬吧。世界上有兴趣了解一个人的里子的人不多。大多数人会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做出判断,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。

不管他们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,我首先把他们当成一个“人”,一个具有动物本能的生物学上的高级哺乳动物;一个有语言能力,有思维能力,有制造工具参与劳动的能力的社会学的人,有自食其力的能力,有体谅他人的能力。法律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,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基于诚信原则对待他人。这样看来,做人才是最基本的,也是最难的。

大学生和农民工都是人格平等的主体,没有高低贵贱之分。诚然,在一些人眼里,农民工是弱势群体。他们学历低,工作辛苦,还可能被拖欠工资。他们背井离乡,四处奔波,居无定所;他们没有发言权,只是点头致谢。我只是想让人们改变这种固有的刻板印象,让人们知道农民工有想法,我们可以大声歌唱,我们可以大声说话,我们可以写诗,歌颂爱情和正义,我们可以造潜艇和飞机,可以搞发明创造...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,也可以怒火中烧,腰板挺直,走路顺风,充满活力...

作者:天游娱乐官网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天游娱乐 版权所有